【校園領袖 文章選讀】人生如朝聖:每一步,走向真實的自己
發布日期 2025-10-21 15:00:00
2025《遠見雜誌》校園領袖‧人才培育計畫
#遠見雜誌 #2025 #十月刊 #第472期
本文為讀後遠見雜誌2025年十月刊之《說走就走!一個人的朝聖之旅》文章延伸反思。
預估閱讀時間:五分鐘
〈以下文字與圖文內容相同〉
本期《遠見雜誌》提到獨旅風潮的興起。團體旅遊不再是唯一的選項,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以一場與自己對話的旅行,尋找內心的節奏與力量。回想起去年此時我正在馬來西亞交換,課堂上得知即將到來的印度排燈節(Deepavali)假期,我便開始規劃旅行,首選目的地是檳城。這個在台灣耳熟能詳的城市,以貼近家鄉味的美食、熟悉的福建話與濃厚的華人文化,構築出一種既熟悉又新鮮的風貌。
獨自啟程
原本想邀請幾位國際朋友同行,卻因各自已有安排、簽證限制或對檳城文化較無共鳴而作罷。考量假期短暫且機會難得,我決定獨自踏上這趟旅程。經歷五、六小時的長途巴士,我來到這座華人文化交織的城市,展開一段屬於自己的探索。我遇見了街頭賣彩券的奶奶、服飾店裡親切的爺爺、熱情健談的計程車司機,還有來自台灣的旅人。升旗山的纜車、排燈節期間穿上印度傳統服飾走入小印度的慶典、探訪孫中山紀念館,以及讓人難以忘懷的檳城美食,這些片段交織成一段獨旅的記憶,也讓我感受到「一個人」旅行的自由與厚度。
重拾與成長
而在今年春天,我則與家人一同踏上西葡朝聖之路。成年後,因工作與學業而疏於陪伴家人,這趟旅程成了我們重新連結的重要時刻,也彷彿讓我找回童年與家人相處的節奏。從葡萄牙走到西班牙,百公里的朝聖之路,我們每天步行八小時以上,經歷無數次的休息、補水,甚至在突如其來的大停電中摸黑前行。清晨天未亮,我們就啟程前往聖地牙哥大教堂,僅靠手機殘餘的電力照亮前方,艱辛卻令人難忘。
在旅途中,我們遇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:巴西的爸爸、丹麥的老夫妻、墨西哥的家庭、加拿大的夫婦……雖未住在同一間庇護所,卻總能在途中不期而遇。我們來自不同的國家,帶著各自的人生故事,短暫交會後,又各自踏上屬於自己的旅程。
人生的朝聖
在這兩段截然不同的旅程中,我深刻體會到,無論是獨自探索還是與家人同行,每一次啟程都是一段認識自己的過程。那趟前往檳城的獨旅,讓我學會與自己相處。沒有同伴,也沒有依靠,我必須獨自做決定和面對突發狀況,進而更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善意與世界的溫柔。陌生城市中的片刻互動,讓我明白孤單不等於寂寞,反而是一種沉澱與內省的機會。當我放慢腳步,傾聽內心,也更清楚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。
而與家人同行的西葡朝聖之路,則讓旅程更具情感的厚度。我記得黑夜中出發的清晨、疲憊中依然歡笑的片刻,還有與素昧平生旅人相視一笑的溫暖。這段路不僅是身體的挑戰,更是情感連結與彼此理解的學習。每日的長途跋涉、偶爾的磨合與包容,讓我們重新找回了久違的默契。而沿途遇見的朝聖者們,也讓我看見每個人走在這條路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或理由。旅途的意義不在抵達,而在行走的每一步。在那些靜默與熱烈交織的時刻,我逐漸明白這些累積正是通往真實自己的路。
Hi!我是2025《遠見》校園領袖 Leo,謝謝你閱讀這篇「人生如朝聖的旅行」的分享!你你曾獨自旅行或和家人走過難忘的路嗎? 旅行帶給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?勇敢、成長,還是重新連結?喜歡這篇文章的話,別忘了按❤️並分享給身邊想啟程的朋友!
期待在留言區看到你的故事與想法!
文藻外語大學社會責任計劃辦公室IG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wzu.usr_office?igsh=MXZmdnZ1OXY5eHN0eA==
文藻外語大學社會責任計劃辦公室FB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hare/1ACguvaNs6/?mibextid=wwXIfr
#WZUUSROFFICE
#文藻外語大學社會責任計畫辦公室
#遠見雜誌 #2025遠見校園大使 #朝聖之路 #心靈旅行 #文化探索 #成長 #獨自旅行 #獨旅 #心靈 #自由旅行 #一個人的旅程 #人生旅程